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

发布会|解决“急难愁盼” 重庆再出36条“政策干货”

来源:重庆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2-21 21:01:01

2月21日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《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》(下称《措施》)解读的发布会。《措施》围绕财税金融、创新发展等6个方面提出36条“政策干货”,以此推动全市经济企稳恢复提振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2月21日,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,《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的政策措施》解读新闻发布会现场。 记者 刘旖旎 摄/视觉重庆

主持人

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马然希

发布人

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 左永祥

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 涂兴永

市财政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 李虹

市商务委副主任 彭和良

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 秦定波

人行重庆营管部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 苏阳

会上,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左永祥介绍,去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建立高频高位调度机制,加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措施,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,梳理发布《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》,惠及市场主体658万户(次),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1500亿元,为历史新高。

此次我市出台《措施》,主要聚焦市场主体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提出36条政策措施,它们与今年1月发布的《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(第三版)》181条政策措施,共同构成我市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“组合拳”和“工具箱”。

左永祥表示,此次发布的36条政策措施紧紧聚焦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,不仅将以往实施效果较好的政策进行优化延续,还新增出台一揽子“政策干货”,帮助企业提振信心、增强元气、升级发展。

这36条政策措施有4个特点↓↓

1

注重“降成本”,帮助企业“轻装上阵”

在持续抓好国家和我市既有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上,“加码”提出阶段性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、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成本等方面措施,拿出“真金白银”帮助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。

2

注重“育主体”,帮助企业“茁壮成长”

36条政策措施涉及农业、工业以及商贸、文旅、物流、软件等服务业,重点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,覆盖面广。

3

注重“扩内需”,帮助企业“开疆拓土”

包括出台一系列直接惠及消费者的政策措施,例如推出置换新能源乘用车的购车补贴,发放文旅消费补贴,对企业参加境外线下展会给予展位费支持等。

4

注重“强保障”,解决企业“后顾之忧”

比如在资金方面,促进市场主体融资增量、扩面、降价;在运输方面,支持通道发展,对进出市内西部陆海新通道、中欧班列集装箱的运输车辆予以通行费优惠;在用能方面,分业施策做好企业煤电气等能源保障;在用地方面,更加注重探索和推广改革举措;在用工方面,将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为重点。

左永祥表示,为确保36条政策措施落地落实,接下来,市级各部门将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,各区县也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,按照让市场主体“能看懂、好操作”原则,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、精简审批材料、缩短审批时限,推动惠企政策资金“免申即享”“直达快享”。后期,我市将通过明查暗访、征集市场主体意见等方式,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米”,让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从“纸上”落到企业“账上”。

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,重庆这样做 

——多个市级部门负责人解读惠企政策 

2月21日,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《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》(下称《措施》)解读发布会上,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左永祥,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,市财政局副局长李虹,市商务委副主任彭和良,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,人行重庆营管部副主任苏阳,分别就各自部门的惠企政策措施以及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解读。

今年实施1146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

在上周六,我市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,涉及26个行业领域、354个项目,呈现“起跑即冲刺、开局即决战”喜人势头。

“从‘总盘子’来看,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146个,项目数量首次破千,总投资近3万亿元,其中本年度计划投资近4300亿元,同比增长19.2%,增幅为历年最高。”左永祥表示,在这1146个项目中,包括新开工项目380个,总投资约8667亿元,在建项目766个,总投资2.1万亿元。

左永祥说,“坚持目标导向锁定任务,坚持结果导向强化调度,组织开工活动鼓足干劲”,是今年以来我市抓重大项目建设的三个亮点。比如,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的目标任务,我市做细做实了重大项目各项谋划,特别是前几天举行的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,彰显了投资活力,传递了积极信号,增强了发展信心。

另外,我市还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各项保障措施,比如前不久市发改委和人行重庆营管部通过召开银政企对接会,共对接市级重点项目1146个、川渝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248个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72个,有效带动了重大项目建设“蓄势起步”。

15亿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

此次出台的36条政策措施大部分与制造业密切相关,其中在市经信委牵头实施的政策中,有一项是从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15亿元,集中用于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。

“这项政策既立足当前,又着眼长远,含金量大、针对性强,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,有利于加快制造业发展。”涂兴永说,这项惠企政策将从“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、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、支持企业研发创新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、支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”5个方面发力。

在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方面,我市将加大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力度,包括对获批国家“小巨人”、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给予50万元-200万元支持;对制造业企业年度增加值首次突破10亿元及以上的,给予100万元及以上奖励,等等。

在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方面,我市将大力推动“2+6+X”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,包括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在对电子产业“补链、延链、强链”等。

另外在支持企业研发创新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支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,我市也将拿出“真金白银”对企业发展予以支持,同时还将实施“服务万家企业专员”行动,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全覆盖,做到“一个企业一名专员”。

提高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中标机会

李虹表示,此次我市出台的36条惠企政策主要从“改善预期”和“提振信心”作为突破口和发力方向,对此市财政局将按照中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,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的要求,重点是从政府性融资担保、政府采购、政府债券等3个方面发力。

“其中,在政府采购中提高中小微企业中标机会,是增加企业获得感的最直接方式。”李虹介绍,今年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方面,我市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——一方面是加大采购份额预留,比如对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,200万元以下的货物、服务项目,以及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,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;另一方面是通过实施报价扣除优惠等惠企举措,提高中小微企业采购中标机会,让它们相比大企业更有价格竞争优势,提高中标几率。

据统计,今年以来截至2月15日,在全市申报的415笔政府采购计划当中,适宜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占比达到70%。

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3000元

“提振市民消费信心,恢复和扩大消费市场,是今年全市商务工作的重点主题和主线。”彭和良说,今年我市将举办2023年“爱尚重庆”迎新、赏春、仲夏、嗨购等主题消费活动,举办第二届中国(重庆)国际消费节、2023不夜重庆生活节、第二届成渝双城消费节、火锅美食文化节等多场市级重点节庆活动,联动区县举办多场配套促销活动,做靓“爱尚重庆·渝悦消费”特色名片。

彭和良表示,在消费促销方面,今年我市将在既有政策基础上,新增匹配一系列消费促销“大礼包”,直接惠及消费者。比如,从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,对置换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者,将给予每辆车1000元—3000元补贴,同时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,对消费者给予奖补。

此外,我市还将鼓励各区县发放消费券,对消费促进效果显著的区县给予择优奖励,并推进“夜经济”发展,建设一批“夜经济”街区和示范区。

500万元专项资金带动乡村旅游

今年春节期间,重庆文旅市场迎来复苏势头,多个景区人潮涌动、人气回归,尤其是除夕夜的无人机烟花表演受到全国关注,为推动全市文化、旅游消费回暖“开了好头”。

对此秦定波表示,今年我市将借春节假期文旅市场复苏之势,持续推进全市文旅消费进一步回暖。比如,在提振旅行社行业复苏方面,我市将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,鼓励旅行社组客前往渝东北、渝东南地区,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发展乡村旅游。

“我市将以提升文旅供给为手段,支持文旅企业创新发展。”秦定波说,这些措施包括对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、重庆(国际)文化产业博览会、中国温泉产业博览会等市级品牌文旅展会实施资金补贴,对参加市外文旅产业重大博览会的企业予以展位补贴等。

另外,今年我市还将持续举办多项文旅消费促进活动,如举办第八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、整合网络平台发放文旅消费300万元补贴,联合四川方面推出巴蜀文旅年票、联合开展“百万职工游巴蜀”促消费活动等。

16条金融惠企政策注入“金融活水”

在此次出台的36项惠企政策中,有16条涉及金融领域,它们将为全市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注入“金融活水”。

“融资总量有保障,惠企政策再延续,重点领域强支撑,纾困发展增质效,跨境金融优服务,是这16条金融政策的特点。”苏阳表示,在融资方面,今年人行重庆营管部将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运用,为普惠小微、涉农等市场主体提供不少于8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;在惠企政策方面,将重点加大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能源保供的金融支持,同时加大对道路运输经营企业和中小物流企业信贷支持。

特别是围绕全市重大项目、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融资项目,我市将组织金融机构全面对接,及时响应信贷需求,力争全年科技型企业贷款支持户数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均增长20%以上。

另外我市还将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,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方便,同时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,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。

记者:夏元

责编:周静

校对:崇云丰

审核:王方杰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导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